名校名师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名校名师
我眼中的美国医学院校

2018-01-02

      2017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共同组织了UCLA医学中心交流访问项目,7月8日~22日,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实验等专业的22名同学组成交流团队,前往位于洛杉矶的UCLA医学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活动。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二本科生,我有幸成为交流团队的一员,感受UCLA的底蕴与文化;以听讲座的方式亲身体验美国的医学教育,并参观医学中心及实验室。在美国西海岸度过的这两周使我感到充实而难忘。

 

  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

 

  来到UCLA的第一天,我们就受到心血管系博士生导师Dr. Reddy的热烈欢迎。欢迎仪式过后,我们在UCLA本校学生的带领下,参观了这所我们接下来将要生活与学习两周的校园。

 

  UCLA与周围的住宅区之间没有围墙分隔,然而周围的喧闹丝毫没有影响大学里庄严的气氛,反倒是增添了活泼的色彩。古典风格的教学楼及美术馆、数百年的古树与草坪、古老而明亮的图书馆……整座学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热情的“UCLA人”。

 

  走在校园干道上,常常会遇到慢跑健身的人和你擦肩而过,他们便会和你击掌;在食堂吃饭或者在健身房锻炼时,也会有人主动坐到你身边和你问好;当得知你第一次来美国时,他们会说“Welcome to the US”,并兴致勃勃地介绍UCLA里的一些学生社团和俱乐部。这种友善使我感触很深,我想,这或许就是这所大学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丰厚的底蕴与学生们积极向上的能量在这里交融。

 

  美国医学教育更强调探索学习

 

  在周一到周五,交流团队主要与UCLA各科医学教授进行讲座式互动交流学习。讲座内容丰富,包括对美国医学教育模式的讲解、对美国医疗体系的介绍及实验室课题研究进展的展示等。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美国的医学生教育一共需要12年,经过前4年基础学科的学习后进入8年医学专业课,完成学业后拿到博士学位。专业课以器官或系统为单元开展,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而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则按生理、生化、解剖等研究角度不同的学科授课。此外,从专业课的第一年起,美国的医学教育就以PBL(问题式学习)、理论课和实习同步进行、平分秋色为特点。

 

  对比目前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所接受的教育:低年级课程主要是理论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到高年级后才逐渐接触PBL,之后进入实习阶段。这样看来,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更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强调学生自身的探索性学习。知识边学、边用、边探索,不但效率更高,还能时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然而,中国的医学生数量远远高于美国,而PBL讨论课与实习是以少数学生为单位进行的,因此,不同的教育模式是适合中美两国不同的实际情况的。但是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穿插PBL或临床实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值得大多数中国医学院校借鉴。

 

  除讲座之外,我们还观看了几位实验室教授和学生做的实验室研究内容及成果的展示。为我们做汇报的UCLA医学中心的研究生讲解思路清晰,并积极回答我们的提问,语言亦不失风趣幽默。在谈话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优秀的能力和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

 

  短短两周的生活学习,在开阔视野的同时,UCLA及这座美国西海岸城市的独特魅力也感染了我。通过这次交流活动,让我对美国医学教育和医生的职业发展模式及美国医疗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生涯有了进一步的规划。